工商時報【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資深分析師徐富桂】
從過去製造業被攻擊的資安事件可發現,攻擊者有不同的動機,包括:商業競爭、勒索財務,或只是想造成大規模破壞的火力展示,也可能只是為了好玩、沒有特別目的的攻擊。
然而,對於高科技製造業而言,不管是產品或研發中的生產配方、製程、研發進度等,均是營業機密,一旦資料外洩,後果不只是影響訂單,甚至平白多出競爭對手,過去有不少前例,這也是防止資料外洩的資安解決方案,在這幾年熱賣的原因。
此外,2017年WannyCry蠕蟲攻擊事件,搭配新興匿名化的加密貨幣,不僅具快速的病毒式傳播,更加密被攻擊者資料、要求比特幣贖金,而造成全球不少的經濟損失。
製造業硬碟救援面臨四大新興資安議題
過去製造業所用的系統(特別是管理和監控生產設備的工業控制系統ICS),生產設備一般置於與外部網路實體隔離的「生產內網」,不容易遭受網路資安威脅。然而,隨著網路智慧化生產管理、設備即時監測管理需求,製造業者也將生產系統連上公司網路以增加效率,同時也增加了被攻擊的機會,而且,以往的舊系統保護機制也可能在連網後,無法防禦層出不窮的新興攻擊方式。
進而引發以下4項影響製造業安全防護的關鍵議題:
第一、智慧製造生產系統企業掌握度低:企業引入新的生產設備時,往往是軟體、硬體、作業系統整套購買,為避免影響功能,供應商不會開放最高層級的作業系統權限,並禁止企業資安╱資訊人員安裝任何軟體或工具,除非供應商自行釋出更新,否則資安及資訊管理部門很難對這類機台的資安漏洞,進行修補、檢查。此外,上游供應鏈廠商負責的新機台,是否能在安裝前保證不會夾帶病毒?在廠安裝的客製化預載軟體以及安裝程序是否會引入惡意程式?上述都是需留意的重點。
第二、工業控制系統缺乏資安考量:由於許多工業生產設備原本在獨立的系統與隔離的環境操作,在初期設計缺乏身份驗證和基本加密等防護功能。
這意味著,若內部網路遭入侵,常缺乏有效阻擋的機制,攻擊者在一點突破之後,可以輕易地進入生產製造系統的不同部分,如監視和管理生產程序的控制器,進而可能導致作業停擺、設備損害、財務損失、智慧產權被竊,以及大量影響人員健康和安全的風險。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已經脫離不了3c的使用,我身邊也不乏已多朋友都是3c愛好者,不管是使用電腦手機還是賞上機,我們都會需要使用到硬碟的儲存,而現在拍攝部分手機又是如此簡單,我們經常在手機拍完照片後,也會將手機的照片影片資料存入隨身硬碟內,不僅可以存放比較久,容量也比較大,購買1TB~2TB的硬碟相較於其他儲存手段便宜不少呢!但即便硬碟救援有著均閨的防摔,但還是有可能因為移動搖晃或是衰落碰傷等等,甚至可能意外進水或異物進入,都會造成壞款損壞或是硬碟電路板壞掉,,這些情況都可能造成硬碟壞掉。在資料安全中,最安全簡單無腦的方式就是多買幾顆硬碟來建立RAID,你可以使用RAID 1(鏡射一份資料)及 RAID 6、RAID 10(鏡射一份資料並兼顧大容量)。對於初學者可這些東西太過深入,但其實就是利用 NAS 系統內建的 RAID 輔助工具來完成 RAID 的設定,定且傭有一份資料的保障,不用操作其他複雜的東西跟設定,就可以幫你自動備份資料,也不用擔心意外的損壞哦。
第三、製造生產系統更新速度緩慢:工廠生產設備端採用的作業系統,因為常有特殊的硬體驅動需求或客製化的應用程式要求,而非市面上的標準作業系統,必須由上游廠商提供客製化版本,也因此,作業系統版本的漏洞修補及更新,會與標準版作業系統有極大的時間落差。如此一來,容易造成早已公佈的系統漏洞及修補程式在這些生產機台主機上無法即時更新,增加暴露在遭受入侵感染的危險期。
第四、製造業以生產維持穩定為原則:製造業主要目標是保持生產設備穩定運行,任何環境的改變(如加入增強的安全解決方案)都可能會影響製程,製造業管理者偏好只進行微小的改變,期望在加入新的安全解決方案時,保持正常運行以及可靠性,在可能需要進行工業控制系統(ICS)檢修和測試時,需要更多的時間進行評估與實驗。
面臨上述硬碟救援關鍵議題,製造業可以資料救援參考美國國家標準暨技術研究院NIST的資安風險管理架構來防護。首先需確認資產,如製造設備所含硬體和作業系統的版本、客製化範圍,確實掌握這些系統的版本、已知的弱點等。
其次,新機台入場前測試,上線之後再進行「漏洞掃描、滲透測試」等資安稽查,確實管理已知漏洞,降低由外部引入惡意程式的可能。第三,在網路架構上,安排更完整的網路資安防護設備或解決方案,不應認為生產內網為實體隔離而掉以輕心。
最後,新設備持續運作後,仍需定期稽核、更新生產機台的作業系統、修補漏洞、檢查網路架構是否修改等。
台灣高科技製造業引進智慧製造時,所導入的智慧化網路管理、即時感知系統、資通訊管理服務平台,而新增的系統設備以及委外的次系統,都將為製造業帶來資安風險的疑慮。因此,風險管理需要供應鏈中的上、中、下游生產設備原廠通力合作,提供透明的設備資訊、資安事件訊息,才能共同面對資安威脅,資安防護不再是企業獨善其身,完整的供應鏈資安防護體系才是萬全之道。(本文作者為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資深分析師徐富桂)
前陣子爆發一件重大事件,某新聞片庫傳出資料嚴重遺失,將近5年經營的新聞資料一夕之間都不見,其中囊括新聞部、台語台、客家電視台等等42萬多筆資料,甚至其中還有公投案、民生新聞等等珍貴的新聞畫面,未來如果要使用相關的片源或相關畫面,都必須額外向外購買。新聞公司表示資料是遭到外包資訊公司人員誤刪,本身可從磁帶庫及影音網站調回32萬筆資料,因此嚴重損毀的資料粗估是10萬筆,資料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公司便加緊腳步聯絡,洽詢資料救援的業者協助修復,目前已經尋回2萬多筆,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了,不過仍然有8萬多筆的資料遺失。這次資訊中心的疏失,造成此次重大事件,想必須要深深檢討,擬定作業流程及SOP,避免同樣的憾事再度發生,資料的存儲對於每一間企業都很重要,幸好這次有負責資料救援的業者幫助,否則損失更大。